當下,全省各地正緊張投入一場與旱情的持續戰斗。罕見旱情,既考驗著我們應戰自然災害的能力,也倒逼我們加快步伐,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,擺脫過于倚重“看天吃飯”的狀態。
\r\n
\r\n

\r\n
\r\n
(8月23日,道縣壽雁鎮深田村,消防救援隊員在幫助農戶澆灌稻田。蔣克青 陳洪江 攝影報道)
\r\n
“看天吃飯”,是傳統農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。幾千年以來,人們祈盼“風調雨順”,迎來“五谷豐登”,化解“民生之艱”。但是,匍匐在生產力水平低下階段的人們,無力改變這種“老天爺”說了算的局面。現代科技的出現才讓農業生產的格局有了新的可能:以現代科技為支撐,以現代市場體系組織生產,可以大幅度減少“看天吃飯”權重,把增加糧食生產、增進人民福祉的主動權更多地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\r\n
今天,在一些發達國家和我國一部分發達省份,現代農業已成為主要的農業生產方式。現代農業在技術方面的主要表征之一就是水資源的利用。以中東小國以色列為例,其國土面積僅2.5萬平方公里,沙漠占到國土面積的一半左右。降水量也非常小,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匱乏的國家之一。但是通過實施現代農業,以色列成為了當今世界不折不扣的農業強國。以色列之所以實現了“淡水自由”,主要得益于兩項技術:“淡化海水”每年解決100多萬人的飲用水;其次是農作物“滴灌”。據資料,這種精準“滴灌”技術比傳統灌溉方式節約50%以上的水資源。在現代農業技術推動下,以色列農業實現了一場“革命”——沙漠之上建起了現代農業生產基地,實現了人們“沙漠變綠洲”的夢想。
\r\n
當然,現代農業的內涵遠不只是生產技術的升級迭代。優化產業結構、培育先進農業生產主體、強化金融保險政策支持等,合力形成高投入、高科技、高效益、高產出的現代農業體系。我們從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中欣喜地發現: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戶通過專業合作社、“公司加農戶”的方式組織生產,壯大了市場主體,也強化了應對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。
\r\n
\r\n

\r\n
\r\n
( 8月15日,臨湘市江南鎮鴨欄村12組,村民用水泵從冶湖里抽水到引水河渠道,保障農業灌溉用水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\r\n通訊員 張子龍 攝影報道)
\r\n
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,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。抗擊旱情之外,一場更大的戰役——鄉村振興就在我們身后。在這個更為宏大的戰役中,我們當以更大的魄力、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走向現代化,在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把各種風險、災害消解于無形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
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:"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"、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、"益陽電視新聞網"的所有作品(如文字,圖片和音、視頻稿件),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
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: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,違者追究責任
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
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及時和我們聯系。新聞糾錯:80085816@qq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